首页-大型艺术类门户网站_亮宝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相关报道>>生命的凝望 ——苗再新人物画作品解析

生命的凝望 ——苗再新人物画作品解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来源:亮宝艺术网


        苗再新的人物画作品中,总有一种触及心灵的深度,当把个体存在归入于社会属性、社会身份中以确立生命的精神归向时,他所描述的语体情境,可以深入为对特定地域风貌中的人物的特质显现,从而把作品推向精神层面的探讨。某种意义上说,苗再新善于以典型形象的塑造聚焦道德层面与人性层面的关注,深化人物性格,反映时代主题下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意义,在表现艺术形象时,以重造型、重写实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貌。

  苗再新涉猎的人物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单个人像刻画,还是大型组合群像创作,老人、儿童、少女、青年等形象都以一种鲜明的色调呈现出人物在语境氛围中的微妙情绪,面部表情的微观把握,以细腻的感受直击心灵,触碰那些或苦涩、或激越的人生。这些作品形象以持久、深度的挖掘呈现出人格的社会化特征,在这种倾向中,他们有身份,有立场,是基于情感判断交织着喜与忧的鲜活个体,以传神的演绎随画面交融共性与个性:一种源于平凡又超越平凡的价值存在,以及凸显生命精神的持重与沧桑。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所经历的灾难创痛中,苗再新以新颖的视角展现了描述地震灾害的主题作品。《生死挺进》以抗灾中率部队首先进入汶川县城的某师参谋长王毅为人物原型进行塑造,王毅处于画面最前方,身披雨衣,表情严肃,心系灾区的那份忧虑与迫切在传神的目光中真切而凝重,面对随时发生的危险,他们坚毅、无畏的性格跃然纸上;《危难时刻》则具体描绘了救援现场的施救过程。救援士兵组织有序的救起一位伤者,在面对生命的创伤时,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救起了生还者,也激励着生者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念;在作品《生命的支撑》中,救援战士与怀中的小女孩形成了一种紧凑的人物呼应,伤感的情绪中,强调了支撑生命的坚强,人物形象与背景的残垣断瓦形成对比,灰色调的家园是破碎、残缺的,而充满色彩的生命是完整的,作品的寓意内涵随视觉反差形成气势上的震撼效果。

  这一表现汶川地震题材的系列作品中,苗再新用叙事性的写实手法,在特定的地域时空中塑造了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以清晰的人物脉络展现了生与死的边缘对人性的洞察与考量,因而达成了叙事情节的集中化并将情境推向高潮。从艺术的典型性上来说,这些士兵形象令人温暖、感动,平凡而真实,他们成为一种力量,一种颇具英雄色彩的生命标尺,伫立在那里就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在艺术手法上,苗再新以准确严谨的造型塑造人物形象的外在轮廓,在内涵上又善于挖掘神采,刻画人物的丰富情态,在形神的贯通中深化形象的真实性,当把人物归置于那些倒塌掩埋的房屋、钢筋、水泥和碎石勾勒出的背景环境中时,苍厚、雄壮的人格形象由此确立,以面对灾害时的情境共鸣,实现精神上对现实困境的关照与超越。

  《生死挺进》、《危难时刻》、《生命的支撑》作为这三幅抗震救灾作品在时间语态上更像是一个连贯的叙事过程。前两幅作品着重对组合群像的刻画,而后一幅以组合群像为背景而强调对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前两幅作品突出外在动态的行为表现,重于宏观把握;而后一幅侧重于捕捉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微观状态表述静态化的语意画面,以画面的停留、定格呈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笔触,传达凝重、深沉的悲怆意境,从而在主体与背景间拉开距离,形成视觉冲击与感染力。画面注意刻画了救援本身这个主题,又注意保持了画面中人物的主次与呼应关系,蕴含着一种寓静于动的制约关联,一方面让人物形象的动势趋向更加细化;一方面,基于画面构图又能不断连贯拓展画面意境的开放式布局,这两者的结合,使得内容与形式既能保持独立的审美内涵,又能相互契合,融汇,从而在叙事中也实现了画面语体的内在张力。

  在苗再新的写实创作中,他能够针对于不同的创作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为作品寻找恰当的主题语言,在《雪域子民》、《朝圣之路》中,对于藏族特定地域风貌下的人物品质的展现,则着重于挖掘其人物性情的深层流露。在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严谨刻画时,突出了其有关宗教信仰的精神传达。凝重、苍茫的雪域高原上,一群执守希望,涤荡性灵的朝拜者以原始的祭祷方式,演绎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情感。这是苍旷中冥远的情思,在皑皑雪山下褪去浮华、绚丽与躁动,在回归精神本体中,捕捉一种更具持重、伤感意味的“神” 与“韵”,从而寄托缱绻的思愁,悲喜的人生。

  可以说,在苗再新的写实作品中,之所以有一种分量与生命的厚重感,是因为作品形象本身有着扎实的“根性”,当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去交织各式各样的人物情感时,他们自身的经历本身就沉淀着一个民族稳定的文脉血缘。所以说,《亲情》、《老哥俩》、《祖孙》、《好日子》等作品都无一例外的体现着这一乡土气息与生活风貌,体现着朋友之间的挚诚,长幼之间的亲情,当这些片段汇入中国式的传统根脉时,图景中展现着他们对于情感流露、倾诉的渴望。这些温馨的画面捉取了一种民俗民风的生活状态,并刻意凸显了爱与亲情这一人性中美好、纯洁的主题,展现了民族化的情感性格与表达方式。

  在梳理这些作品时,如果说藏民题材是有意挖掘其沧桑、粗犷的内在性格而进行写实性的精神探询的话,那么在其画笔下的少女形象则捕捉到了一种与之相反的青春气息与唯美意象,这些作品注入了一种更具鲜活的生命色彩,一种写实与浪漫情调相契合的温馨片段。2004年的《暖阳》、《雅韵图》,2005年的《暗香》、2006年的《江南春》、《丽人行》以及2007年的《闲适时光》、《花季》等作品都无一例外的将女孩形象归置于一种恬美、静谧的诗意中,画面多以花的依衬形成隐喻对比,似水年华匆匆流逝,那些如花瓣般绽放的理想,铭记在凋谢的时光里,守候诺言,她们像是一种没有语言却充满动态的音符勾勒着那些浪漫、惬意与多愁善感的青春往事,穿越时空,神思之中溢满都市女孩的温雅细腻,抑或也叩启了古典女孩宋词般寂寥的心境与心愁,弥散的心绪通达了那些不断引向思维深处的情愫,一种隽美诗意、清新婉约的女性形象由此确立。与此不同的《雪域之花》、《雪山女儿》等作品则刻画了一群藏族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的朴实、坦诚、热情则与甜美、端庄、含蓄的女孩形象拉开了距离,形成较大的视觉反差。前一种少女形象诠释了一种理想化的青春梦境,而后一种是生活常态下的自然与平实。而这正是苗再新注重写生,体验人物情绪时所传达出的女性气质的丰富性与多样化。

  现实主义流派在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一直强调洞察生活、反映生活,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时代内涵。苗再新的写实作品并不囿于表现女性形象的小布局刻画,在群像作品中他以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拓宽了艺术语言的表述能力,创作出一批艺术反映现实,现实映射时代的思想性作品。以遭遇非典为背景的《天使在人间》,以淡雅的烛光氛围,呈现出医护人员如天使般纯净而勇敢的内心;《雪狼突击队》则展现了武警部队中一支特殊的反恐怖作战分队,他们的睿智、果敢以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在维护和平的信念中以自我的践行随时准备待命。这些展现新时代环境下的人物风貌有一个共同点,摆脱了传统写实人物所固有的刻板、僵硬的模式化倾向,以更加自如的笔触展现了一种源于内心的真实状态,自然、自信与从容。在以历史进程为艺术参照的作品中,既有对当下的关切,也有从历史角度的敏锐捕捉:《热血男儿》是重于以心理刻画阐明一种人物形象的精神活动,重于表现一腔豪情的男儿形象;《儿女英雄》则以战争为线索将人物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两幅作品形象动态不一,表情各异,但是他们的血脉中都流淌着民族的精神,永恒的信念。作品恢宏大气、含义深沉,以艺术语境的再现增强了沧桑厚重的历史感,同时,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提升、深化、激励与凝聚。可以说,苗再新的时代主题作品与其表现的藏民或少女题材又有着巨大的跳跃,这些作品以历史生活与文化背景为基础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姿态,一种蕴含着生机、希望的力量与魂魄。

  苗再新的艺术笔墨是严谨的,又是洒脱的,在技法上塑造传神而充满力度的人物形象,并能捕捉到不同的内在性格,墨色之间,将写实的“形”与“神”规范在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构图中,呈现出一种悠远连绵的情感回味,张弛之间,虚实相合,浓淡相生。既充满主次形象的强弱对比,又不失节奏感,在线条的勾勒中,人物情境渐次清晰,血肉丰满,爱憎分明,在那些生动的表情中聚合了人生的交集:希冀、憧憬、坚毅、无畏,这是时代的表情,是那些充满张力的笔墨中包含的深深情感,人是有归宿、有依托的,我们在苗再新扎实的写实作品中,不仅欣赏到了他为我们展现的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形象,更在于他为我们敞开了一种意象空间:我们在记忆中去回味、去体会以这片我们深深热爱着的土地。而他们正是这片土地上最真挚、善良、默默无闻的守望者。

  苗再新的艺术世界,重于在情感中洞察,在平凡中挖掘,以独特的视角关照心灵,在细腻的笔墨语言中,作品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局限,展现出人性的风采,这是一种基于时代环境对生命的审视与关注,直面这些心灵,心中不免交响着激扬生命的赞歌。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登录注册

看不清 换一张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