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理论评论>>北京东城发现古墓区域 老舍在《龙须沟》曾有描述

北京东城发现古墓区域 老舍在《龙须沟》曾有描述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熙廷)近日,在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10标段发现一座古墓群,10月23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消息称,经勘探发掘,已发掘古代墓葬70座,出土了瓷罐、陶罐、铜簪、铜钱等少量文物。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及周边地区发现的古代墓葬,初步判断这批墓葬为明清时期普通墓葬。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部分区域已被铁丝网围住,并有安保人员24小时看守。专家表示,该片区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属于未规划区域,比较荒凉。

  在望坛棚改工地上,发掘工作正在进行。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棚户区改造地发现明清墓葬

  10月20日,新京报记者在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上看到,部分工地区域已被围上绿色铁丝网,周围被装上了多个摄像头。多名着“北京考古”制服的工作人员手持铁铲等工具在内进行相关工作。透过铁丝网可以看到,多处考古坑内被清理出骨架,发掘点被标记号码。附近许多土堆被绿网遮盖。周边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曾看到现场人员从墓穴中清理出少量铜钱和罐状物品。现场安保人员称,他们24小时在此值班,防止有人进入考古区域。

  据北京市文物局官方微博10月23日消息,2019年6月20日至8月29日,为配合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10标段建设,依据相关法律,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研究所对占地范围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古代墓葬。

  10月9日起,市文物研究所开始对前期勘探发现的古代墓葬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古代墓葬70座,出土了瓷罐、陶罐、铜簪、铜钱等少量文物。这批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器极少。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及周边地区发现的古代墓葬,初步判断这批墓葬为明清时期普通墓葬。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勘探发掘。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居民此前曾挖出骨骸

  在考古发掘点附近居住的一名老年居民表示,他在此居住了近60年,很早以前此处有很多墓地,相传过去穷人在此埋葬。“一堆一堆的土堆,一大片都是。”上述老年居民回忆,他小时候在屋里向下挖储存大白菜的菜窖,能挖出骨骸和棺材板。后来,这片区域建起了民房,并在近年来被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

  文史学者高巍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发现明清墓葬的景泰地区,从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相比于前门以北的内城,基本属于未规划区域,比较荒凉,空地、村庄和墓地星罗棋布。此外,本次古墓发掘点周围有“安乐林路”等地名,本身就有“死后求得太平”的含义。

  现场一处已被发掘的墓葬被苫盖起来。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高巍介绍,新中国成立前,这片区域基本生活着北京城最底层的穷人,老舍的作品《龙须沟》中所描绘的金鱼池附近的破败场景,就是当年这一地区的写照。因为老北京人有养金鱼的民俗,这一地区的居民会在河沟里捞“鱼虫”进城来卖。高巍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关部门才对这些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但高巍推测,此次墓葬发掘出“成规模的墓室”和棺椁,有些应该并非普通底层百姓的墓葬。“饭都吃不饱的话,应该没有余钱(厚葬)”。他称,家族墓和同籍墓在北京较为常见。

  新京报记者 张熙廷 编辑 程磊 校对 刘越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登录注册

看不清 换一张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